当前位置: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动态 >媒体报道
金融“换芯”全面铺开 “中国芯”打破国外垄断

随着银行卡应用环境的变化,其对银行卡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甚至上升至国家金融安全层面。为此,我国启动金融IC卡“换芯”工程,推进自主国密算法金融IC卡商用进程。根据央行要求,自2015年1月1日起,金融IC卡在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合作行业领域全面发行,磁条银行卡则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停发。

记者了解到,IC卡(智能卡)是一个具有中央处理器的微型操作平台,属于高新技术产品,其技术含量和复杂程度非常高,涵盖芯片设计、工艺、封装、软件、应用系统等六大方面。更好的性能、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成本、超低的功耗以及承载更多的应用是智能卡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挑战。

据业内专家介绍,虽然中国IC卡安全芯片发展起步比国外企业晚,但随着2代产品的上线,双方差距已经缩小。目前,我国自主的中国银联安全认证体系以及国密算法认证体系已经日臻完善。在芯片架构上,32位的CPU运算效率较高,代码的密度相对较高。在使用可靠性上,国产芯片的擦写次数与保存时间与国外芯片水平相当,甚至优于国外厂商。产品能满足金融双界面JAVA卡、高安全金融行业应用卡、居民健康卡、城市一卡通、市民卡、居住证等行业的应用需求。

目前来看,在金融IC卡安全认证方面,国内以大唐微电子、华虹设计、同方国芯、国民技术等为代表的IC厂商已在安全芯片领域全面赶超国际厂商。国内安全芯片厂商不仅通过了国际安全认证,还积极与国内金融组织一起建立我国自主的金融安全芯片检测标准和体系。

据业内人士分析,“对于银行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未来业务开展的方便、高效以及金融安全对企业信誉构成的影响,对信息产业自身的安全,例如产业链完整度、技术路径依赖以及延伸出的国家信息安全等问题,其实并不是很关心。”

目前国产金融IC卡芯片在2014年出货量不超过1000万张,其中大部分都应用于金融行业卡,例如带有金融功能的居民健康卡芯片,只有很少量是用于标准的金融IC卡。对比2014年金融IC卡12亿张的发放数量,国产芯片的使用量还微乎其微。

虽然银行业对国产金融IC卡芯片的认知推广度仍较低,但在国家相关部门和国内芯片设计企业的推动下,“中国芯”金融IC卡商用版图正在逐渐扩大。2014年5月,大唐微电子自主研发的支持PBOC3.0国密算法的金融IC卡芯片在鹤壁银行实现了首批商用试运行;2015年2月,首批支持跨行交易的国密算法金融IC卡在长沙银行发行。与此同时,华虹设计金融IC卡产品也完成了在工商银行和鹤壁银行的国密试点,实现了批量发卡。

多年来,国内安全芯片企业立足创新,在金融、电信、社保、卫生、移动支付、身份识别等领域,为行业客户提供了独具特色的产品和服务,累计出货量达几十亿枚,有效捍卫了国家信息安全。高性价比的产品、本地化服务、快捷的市场反应、为客户量身打造的业务应用,是国内芯片企业相较于国外芯片企业的优势所在。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国内安全芯片企业将继续根植于中国金融支付市场,搭载“中国芯”的金融IC卡将走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关文章
联系方式
  • 客服电话
  • 4001600198
  • 公司电话
  • 010-58919001